省红十字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走过2024 展望2025
时间:2025-03-04
2月28日,江苏省红十字会召开2025年度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和2025年工作计划。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林凤勇主持新闻发布会。
林凤勇: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为全面介绍2024年全省红十字工作,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营造有利环境,推动江苏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做示范”,我们召开本场新闻发布会。很荣幸邀请到省内的媒体朋友。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新华日报、新华网、江苏广电总台、江苏新闻广播、扬子晚报、江苏经济报、南京晨报。今天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省红十字会机关各部室和所属事业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首先,由我介绍相关情况。
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过去一年,省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创新,服务中心大局,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维在当选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后实地调研江苏,充分肯定江苏红十字工作是全国红十字工作的“第一方阵”。9月29日,我们召开江苏省红十字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继续聘请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担任省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凝聚改革合力,谋划发展蓝图。信长星书记在出席大会开幕会时发表讲话,充分肯定了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在扶贫济困、生命救护、公益慈善等方面办成一系列实事好事。
一是高效能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完善红十字救援体系。2024年,我们修订、出台江苏省红十字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等多个制度文件,红十字会参与转移安置、物资保障、救灾捐赠、医疗防疫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省现有备灾救灾物资储备库96个,储备救灾物资价值2336.67万元,相关数据全部录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灾害管理系统,应急物资实现统筹调用。建成盐城、泰州、无锡、徐州等训练中心,实现省内跨区域应急救援联演联训。建成赈济、水上、心理、医疗、大众卫生五类救援队118支,现有骨干队员2861人、志愿者队员4705人。全年开展培训演练1923场,参与省内外各类救援、活动保障和志愿服务2541次,受益群众47.49万余人次。开展博爱泳安防溺水专题宣传教育1605场,受益人数35万余人次。
二是高要求开展应急救护工作,助力健康江苏建设。全年完成救护培训211.6万人次,我省应急救护培训取证人数、师资培训人数、注册师资人数、救护培训基地数量等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二。开展“校园守护”行动,在学校培训95.6万人次,全省56所大中小学校纳入教育部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新建学校生命安全体验教室21个、累计达到109个。学校重点人群实现3个100%,即学校校医、体育教师等重点教职员工应急救护持证率100%,高等院校及高中阶段学校救护师资覆盖率100%,学生军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100%。开展“健康机关”行动,将救护培训纳入省委党校培训内容。开展“景区守护”行动,依托183个景区救护站全年开展培训797场、培训3.56万人次,服务游客147.33万人次。举办省急救先锋技能竞赛活动,个人第一名获得者按程序申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救护培训影响不断提升。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1421台,累计达到8285台,成功救治95人。打造“博爱送健康”志愿服务品牌,动员全省169家冠名红十字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城乡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救护培训2178场,服务群众28.67万人次。
三是高标准实施筹资救助行动,更好服务民生改善。开展“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活动,打造多个“小而美”的互联网项目,完成互联网筹资3705.28万元,累计动员136.66万人次,捐赠额和捐赠人次创历史新高。持续开展“博爱送万家”常态化活动,在元旦、春节、“七一”等重要节点共筹集发放款物9067万元,救助困难群体70.96万人。争取“小天使”“天使阳光”基金救助款2004万元,救助省内贫困白血病、先心病患儿728人。组织43个县(市、区)红十字会共同实施“博爱光明行”项目,募集资金1377万元,组织义诊4700场,筛查29.7万余人,为11899名困难白内障患者实施公益性复明手术。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对口支援帮扶,筹集款物共计2317.36万元,支持西藏、陕西、青海、新疆伊犁州、克州等地乡村振兴和红十字事业发展。
四是高起点提升“三献”工作,践行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全年造血干细胞捐献报名采样11766人份,累计入库志愿者达25.3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成功捐献225例、较上年增长31%,创历年新高。人体器官捐献实现意愿登记5.1万人,完成捐献268例、较上年增长46%。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无偿献血,有力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我省连续第五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荣誉称号。清明期间,组织13个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区)红十字会,在18处缅怀纪念场所同步开展以“生命礼赞”为主题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获央视新闻报道,并在新华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广泛传播。联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在南京设置全国主会场,举办第十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活动,也受到媒体广泛报道。
五是高质量深化改革创新,红十字事业发展更具活力。全年新增8.5万人加入红十字会员队伍,会员总数达到368万名。新增4.25万名红十字志愿者,注册志愿者达到19.56万人。全省累计有127人被总会评为“会员之星”,47名志愿者被评为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在学校、乡镇、社区、医院等单位新成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771个,基层组织总数达到1.3万个,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全年投入“博爱家园”建设资金2086.2万元,新建“博爱家园”88个,累计建成1531个,开展农村“博爱家园”建设试点,着重提高“博爱家园”建设质量。抓好透明指数评价工作,及时公开公示捐赠款物信息,做到统一网站、统一格式、统一时限“三统一”。加强互联网项目规范化管理,做好项目执行和信息披露,主动向捐赠人通报捐赠情况,进一步推进公开透明。加强对冠名及所属红十字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维护红十字品牌形象和声誉。推广使用“博爱中国”、“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服务”等平台,启用基层组织会员管理系统,全省1900余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19.56万名志愿者注册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量和活跃度居全国红十字系统首位。
六是高品位传播红十字精神,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以庆祝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为主线,开展了理论征文、“苏寻红十字”等主题宣传活动。围绕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等开展专题宣传,广泛传播红十字特色文化、品牌工作、优秀人物和感人故事。省红十字会在各大媒体平台发布新闻300余篇,微信发文1379篇、阅读量49.8万人次,宣传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邀请媒体深入报道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2024年度全国“最美救护员”,通过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进一步讲好红十字故事。推动常州中国红十字历史陈列馆建设,打造常州盛宣怀故居、无锡华氏义庄、常州恐龙园生命体验馆、宜兴市红十字人道教育中心暨国际人道法体验馆等系列红十字特色教研基地。加强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全省133所高校共实施了299个“博爱青春”项目,1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和边远地区,广泛开展“三献”宣传动员等人道救助服务,受益群众65万人次,参与志愿者数和实施项目数再创新高。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大学红十字会“博爱青春”志愿服务项目,分获全国首届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校园组第一名)和银奖。大力开展民间外交,助力红十字国际学院特色化办学,派员赴瑞士红十字会及国际委员会和国际联合会学习访问,加强与台湾花莲红十字组织联系与协作,有力服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和省红十字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推进全省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
一是把保持正确发展方向作为第一要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全省红十字系统落地见效。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健全和完善综合监督体系。
二是把做强主责主业作为首要担当。在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水平方面,持续推进救援体系建设,理顺救援队架构,壮大师资力量,添置救援装备,开展预案培训和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标准化建设。在推动应急救护提质扩面方面,持续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系列行动,2025年力争救护培训总量超150万人次,推动救护培训进企业、进家庭、进乡村、进军营、进新业态群体,覆盖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活动。在汇聚人道资源方面,加大互联网筹资力度,组织开展“5·8人道公益日”互联网众筹活动,积极参与“久久公益节”活动,逐步实现常态化筹款。在开展人道救助方面,健全“博爱送健康”服务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国家彩票公益金大病儿童救助”等项目。加强与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地区红十字人道项目合作。在“三献”宣传动员方面,主要是依靠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宣传普及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把夯实组织建设作为发展底色。以“博爱家园”纳入村(社区)工作机制为契机,持续推进“博爱家园”质量建设。按照社区支持、群众所需、社会参与原则,推动“三救三献”、志愿服务等进社区,主动融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统筹推进红十字生命教育进校园行动,成立全省红十字青年网络,构建覆盖全省150余所高校的红十字工作网络。深化高校“博爱青春”志愿服务项目,持续扩大项目覆盖面。
四是把提升发展能力作为关键举措。坚持依法治会、从严治会,抓好红十字透明度指数评价工作,健全捐赠信息公开制度。依法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红十字(会)名称和标志使用,维护红十字品牌声誉和公信力。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监督检查等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把全流程监督落到实处。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五是把持续扩大宣传作为重要抓手。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和公益宣传,推动宣传工作更加聚焦。深入挖掘红十字工作优秀题材和红十字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培育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友好城市为切入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江苏“走出去”重点地区开展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澳门红十字会和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凝聚民心相通的红十字力量。
答记者问
省广电总台记者:AED是如何配置的,我们在公共场所一般在哪里可以快速地找到AED设备?
戴凤华(省红十字会卫生救护部副部长):关于AED配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中有相应的要求,大家可以查阅。绝大多数地铁站、机场都配置有AED,一些学校、社区服务中心也有。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做个有心人,关注身边的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