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理论研究

红十字志愿服务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时间:2010-11-12

 

 南通市红十字会秘书长  孟纬鸿

【提要】志愿服务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将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战略任务,志愿服务也成为南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大亮点。这其中,红十字志愿服务无疑是历史最悠久、制度最完备、活动最正常的一支队伍。早在151年前,红十字志愿服务就与国际红十字运动相伴而生,并成为红十字运动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当前我市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志愿服务正在向更多领域、全体社会成员拓展,把南通市红十字志愿服务的成功实践总结出来,旨在为全市志愿服务的更大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在一般通用概念上,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红十字志愿服务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也是红十字会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重要形式。多年来,南通市红十字会按照“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众的境况、保障人的尊严”的红十字宗旨,切实加强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和激励推进。已经开展了包括应急救援、健康关怀、人道救助、捐献造血干细胞、器官捐献、宣传无偿献血、宣传预防艾滋病、红十字精神传播、筹资劝募、海外服务等具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且不断拓展新领域,形成了一条“抓理念渗透促志愿者素质,抓骨干培训促队伍建设,抓活动组织促社区服务,抓资源整合促持续发展”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思路;医院、高校、街道社区“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模式使社区红十字服务实现常态化,红十字志愿服务迈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开发人力资源,围绕“三个结合”,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覆盖面

  红十字志愿者是红十字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建立一支遍及多个行业领域、充满生机活力的红十字志愿者队伍,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将志愿者招募与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社区红十字服务、红十字会自身业务的推进有机结合,狠抓志愿服务理念的传播渗透,不断拓宽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的专业与服务领域。截止2010年8月,全市范围已有21类专业志愿者队伍计3.5万余人,其中注册志愿者达15470名。包括大学生红十字志愿者、救护培训师资志愿者、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知名医疗专家志愿者、新闻工作志愿者、老干部志愿者、紧急救援志愿者、抗癌协会志愿者、爱心车队志愿者及南通市红十字天乐艺术团、海门市红十字艺术团、红十字专家会诊服务中心等队伍。其中,全市12所高校以专业或年级组建的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多达130支;今年崇川区在十个街道109个社区建立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有500多名离、退休人员成为红十字志愿者,长年在社区扶贫帮困,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今年5·8世界红十字日大型广场活动上,又正式命名成立红十字外籍留学生志愿者队伍、红十字网络志愿者队伍(助老助孤义工团),这是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创新拓展。

  二、围绕社会需求,突出“三位一体”,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

  红十字志愿服务只有围绕社会所需、百姓所求、红会所能,形成红十字特色,才有生命力、竞争力,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市红十字会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同时,努力构建相对稳固的服务载体、经常性服务平台和科学有效的服务项目,积极打造凸显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实现长线与短线、平时与灾时、固定与临时、常规与突发有机结合的长效服务机制,使红十字志愿服务在常态化、可持续方面迈出新步。

  一是立足社区平台开展常态化服务。社区是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但如何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去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服务载体建设,全市新增红十字服务站56个,使总数达到165个。其中主城区109个社区红十字服务站, 27个由各高校和社区共建的红十字服务基地, 11个街道红十字博爱超市成为经常性志愿服务平台。由高校、医院、街道社区三方签订的长期志愿服务协议,明确服务项目,制定服务计划,开展考核评比,形成高校、医院、社区“三位一体”的常态化志愿服务模式。“空巢行动”、“助残行动”、“绿卡”服务、义诊咨询等成为高校、医院的常态化服务项目;另外,每个社区服务站还在本社区招募5名红十字志愿者,明确固定帮扶对象,正常上门服务。

  崇川区将红十字社区服务纳入区政府对各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建立起红十字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社区志愿服务实现纪念日活动与经常性服务、临时救助与长期帮扶的有机统一。红十字博爱超市均与企业签订了长期救助计划,近两年已有4730户贫困家庭从博爱超市领取价值94.6万元的物资,社区红十字志愿者积极参与物资发放,对行动不便的救助对象,则主动送物资上门。任港街道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心招募的红十字志愿者在社区居家养老院,实行定时定点定对象服务。崇川区也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民政部表彰的“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

  二是结合红会业务开展专业化服务。每年的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国际志愿者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纪念日都是开展志愿服务的最佳时机,我们结合红十字会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广场志愿服务和预防艾滋病、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防灾减灾等知识宣传以及红十字知识、健康知识、救护技能、红十字文化艺术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活动。

  救护培训师资志愿服务队每月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普及急救救护知识,两年来义务授课125场次,6000多人次参与听课。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人道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市累计已有6573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采集了血样,样本进入了中华骨髓库;全市已有11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成功实施捐献,这个爱心群体被团省委、省红十字会、省志愿者协会授予“江苏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也是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表彰的文明新风典型,今年又入选全市道德模范百场宣讲典型。闾蓟敏老师成功捐髓以及捐髓后延续爱心、长期帮助受捐者的故事,在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播出,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也成为南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张有份量的名片。

  三是发挥高校优势开展个性化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属于规定动作。自2009年在全省率先建立南通市红十字会高校联合会以来,数万名大学生红十字志愿者在联合会的组织协调下,以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为社会提供富有高校特点的志愿服务。他们不仅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和5.8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纪念日的志愿服务,而且立足校园,广泛传播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知识、开展志愿者骨干培训、艾滋病同伴教育以及红十字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结合社会实践开展符合红十字宗旨的特色服务,如师范专业志愿者每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家教,医学院志愿者定期为老人和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参与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动;正常管理设置在市区的40处红十字募捐箱等。

  四是围绕突击任务开展应急型服务。在服务城市重大活动中,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赈济救援中,广大红十字志愿者更是当仁不让,身先士卒。特别是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我会充分发挥大学生红十字志愿者、新闻工作志愿者和红十字爱心车队志愿者、红十字网络志愿者等众多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先后有1000余人次的红十字志愿者参与宣传、劝募、义演、义卖等赈灾募捐服务工作,充分展示了红十字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在这些活动中,红十字志愿者始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加强指导管理,把握“四个环节”,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

  为推进红十字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市红十字会成立了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部,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培训中心和12个大中专院校培训分部,形成了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和激励等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的全程管理机制。

  在招募环节,着力规范志愿者的登记与注册。今年以来,根据省红十字会《关于对红十字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和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现有的红十字志愿者进行清理和重新登记与注册,严格界定登记志愿者与注册志愿者,注重质量而不单纯追求数量。对报名参加红十字会临时性活动或以组织名义参加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人员,包括一次性报名参加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遗体捐献者均进行登记,成为登记志愿者;对经过培训,且每年至少参加志愿服务20小时的登记志愿者进行注册,成为注册志愿者。

  在培训环节,重在加强志愿者队伍的能力建设。始终把对志愿者的培训作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依托青年志愿者培训中心和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分层次开展红十字志愿者基层培训、骨干培训和领袖培训,以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

  在管理环节,重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建设。根据《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和《江苏省红十字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先后出台了《南通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管理办法》,《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工作准则》、《南通市红十字博爱超市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志愿服务基础工作。

  在激励环节,逐步完善以创先争优为重点的激励机制。着力规范完善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记载和服务时间的审核确认等基础工作,加强考核评比,组织开展优秀红十字志愿者评选、星级志愿者争创活动,形成激励机制,发挥导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5·12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会专题表彰了抗震救灾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其中85名大学生志愿者受到表彰。积极参与争创中国红十字会星级志愿者活动,全市十多名志愿者成为星级志愿者。

  实践证明,红十字志愿者已经成为我市红十字事业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并在推进南通文明和谐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一支起步最早的志愿者队伍,我们还将加大创新力度,完善激励措施,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风险防范机制,促进红十字志愿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此外,志愿服务向多领域、全社会拓展本是一件好事,但志愿者队伍的迅速扩张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服务内容趋同、偏重形式、缺乏个性等,甚至出现违背志愿服务宗旨恶性竞争的现象,必须加强全社会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培育特色,形成合力,以保障和促进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