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宣传
时间:2020-02-06
1、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它能再生吗?
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的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一类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
2、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性、地中海贫血、急性放射病、某些恶性实体瘤、淋巴瘤等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3、如何采集造血干细胞?
我国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前注射动员剂,目的是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以满足移植需要。采集时,供者的左右手臂都插上一根输血管,输血管与细胞分离机相连。血液从供者的右臂抽出,经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再把剩下的血液通过输血管由左臂送回体内。
4、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身体健康吗?
全球迄今为止100万例造血干细胞移植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安全、科学、无损健康!
生理上无损健康——
人体血液中有多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在不断地新陈代谢着。它们均来自于一种始祖细胞,我们称它为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能力,可分化生成各种血细胞。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所以,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实践上证明安全——
采集造血干细胞过程中,因针刺会导致轻微的疼痛感,但是这种不适会在采集完成后很快消失。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实现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6000多例,血缘关系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更多;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国际上的报道,至今还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损害捐献者健康的案例。
动员剂安全可靠——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通过注射动员剂,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目前使用的细胞动员剂是“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除能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外,还有辅助心脏功能等作用。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国际报道,至今还没有发现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副作用。
采集技术成熟——
中华骨髓库有100多家按照原卫生部要求审定批准的移植医院和采集医院,在这样的医院里采集造血干细胞如同采集成分血(机采血小板)一样简单、安全。整个采集过程中所用的器材都经过严格消毒,并一次性使用,确保了捐献者的安全。
5、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健康标准和条件?
年龄在18—40周岁,身体健康,无偿献血合格,均可登记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18-55周岁健康者可捐献造血干细胞。
6、成功实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是什么?
报名→填写志愿书→采集6-8毫升血样、向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将血样做HLA分型检测→录入中华骨髓库
等待配型→配型相合→高分辨检测→全面体格检查→入院实现捐献
7、捐献前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要认真填写好志愿书,确保个人信息准确无误。并填写2个亲友的联系方式,他们最好是不同线索的亲友,比如一个直系亲属,一个好朋友。
8、捐献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捐献后不需要特别进补,多饮水,适当休息,一周内不要参加剧烈活动(如长跑)和高空作业,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食用瘦肉、鸡蛋、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合理饮食、休息和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9、中华骨髓库遵循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中华骨髓库按国际惯例遵循自愿无偿原则,供患双方回避原则,以供者为本为患者服务的原则。
10、志愿捐献者是否可以改变捐献决定?
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中华骨髓库也会多次确认志愿捐献者的捐献意愿。每一名志愿捐献者都可能是救助患者的唯一希望,虽然在捐献过程中可以改变捐献决定,但是放弃捐献对患者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加入中华骨髓库是对生命的承诺,更是神圣庄严的使命,一定要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