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一中】应急救护进校园 撑起“生命保护伞”
时间:2025-03-14
为着力增强广大师生健康素养,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3月5日下午,南通一中开展应急救护持证培训。本次培训由南通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黄爱丽老师和校医李晓丹老师合作开展,主要围绕心肺复苏(CPR)的操作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班主任、体育学科、后勤处工作人员等广泛参与。
培训伊始,黄老师从理论知识入手,以生动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急救的重要性和“黄金四分钟”原则,李老师详细拆分动作要领,实操演示,重点展示了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如何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和脉搏情况,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频率(每分钟100-120次)与深度(5-6厘米),以及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让参训老师们对心肺复苏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急救的关键设备,其使用方法是本次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AED作为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被称为“救命神器”,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操作。黄老师详细介绍AED的工作原理,并演示从开启设备、正确粘贴电极片,到根据设备语音提示进行操作的完整流程,并强调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在水中或金属表面使用,除颤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等,使大家清晰掌握了AED的规范操作。
在实操环节,大家分组进行练习,利用模拟人亲自体验心肺复苏的操作。黄老师耐心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确保每位参训老师都能规范操作。在AED实操演练中,大家模拟紧急场景,快速准确地完成AED的取用和操作,熟悉设备使用流程。在整个培训中,大家认真专注,力求做到操作准确、迅速。
班主任纷纷表示:这次培训实操性强。以前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可能会手足无措,现在通过培训学会了急救技能,心里会踏实很多。后勤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培训来得很及时,通过今天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掌握这些技能的必要性,以后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生活中,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应对了!
校园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职工掌握急救技能十分必要,通过培训可以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急救意识。此次培训不仅能提升老师们的应急能力,也为校园安全筑牢防线。此次红十字会进校园开展的CPR和AED培训,成效显著,让教职工学到了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了大家的应急救护能力,为校园安全“加码”,让更多师生受益,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